4月17日,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、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“持续深化‘三个年’活动、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 ”系列新闻发布会。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军平参加发布会,并回答记者提问。
问:2025年,西安市在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方面有哪些安排和推进举措?
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军平:2025年,西安市围绕国家“两重”“两新”政策部署和“十五五”发展要求,安排重点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314个,总投资1.17万亿元,年度计划投资2520.61亿元,涵盖十个重大领域:
一是重大基础设施。包含机场、铁路、轨道、高速公路和水利工程等。如地铁15号线一期工程,总投资178.12亿元,将于今年通车;绕城高速扩能改造项目,总投资179.3亿元,将于今年开工建设。
二是重点领域能力提升。包含城市地下管网、消防救援、防震减灾、气象预警、政法公安等设施合理布局和能力建设项目。如电网建设项目,总投资146.71亿元,年度计划投资55.45亿元;临电小区和合表户小区改造项目,总投资40.67亿元,年度计划投资11.12亿元。
三是重大科学技术和创新平台。包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、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建设项目。如先进阿秒激光设施,总投资8.28亿元,年度计划投资6千万元;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项目(一期),总投资20亿元,年度计划投资2.4亿元。
四是重大制造业。包含新能源汽车、光伏、半导体、航空等重点产业链项目和增材制造、新型储能、光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。如国产大飞机配套能力提升项目,总投资113.84亿元,年度计划投资55.98亿元;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项目(一期),总投资70亿元,年度计划投资40亿元。
五是重大服务业。包含金融服务业、商务服务业、仓储物流、软件信息科技服务项目和数字政府建设等。
六是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。包含城市片区更新、“保回迁”、保障房、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道路建设项目。
七是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治理。包含市政基础设施、绿化系统、城市保洁、环卫设施等城市公共服务事业管理体系建设和生态保护治理项目。
八是教育能力提升建设。包含高校办学能力提档、普通高中以及中小学和幼儿园学位保障和教学能力提升项目。
九是文化、卫生、体育、社会事业保障领域建设项目。如小雁塔历史文化保护片区文物保护和展陈改造提升项目、大熊猫繁育基地和秦岭文化展示中心、市儿童福利院改扩建和提升改造项目等。
十是乡村振兴和统筹城乡发展。包含新型城镇化建设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、农村分布式光伏建设、现代农业发展等项目。
在项目的安排上,我们突出多领域布局,覆盖经济、社会、民生、生态等各方面,推动全市全方位发展。在项目推进方面,要持续推进多部门协同,加快项目转化、建设。
一是完善推进机制。由各要素保障部门对年度新开工重点项目按照“一项目一清单一台账”实行精细化管理。相关职能部门主动跟进服务,运用好重点项目“绿色通道”,从破解项目难题、提高审批效率、确保项目用地、优先保障资金、做好项目配套、优化建设环境等方面,推动储备项目加快落地实施。
二是加快手续办理。落实《西安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(试行)》,推进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强化市区联动,优化审批流程。产业项目用地采用“告知承诺 + 预审批”模式实现 “拿地即开工”,重点项目环评和使用林地平均审批时长力争较法定时限压缩30%以上。
三是强化要素保障。拓展 “标准地” 适用范围,保障省市重点及重大民生项目用地,盘活五类用地;统筹财政资金,争取国家及省级政策性资金,力争专项债券9月底前发行完毕;常态化开展“政银企”对接活动,推广凭“技”融资西安模式,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,高质高效推进重大项目落地见效。